近日,歷史學院李憲堂教授撰著的《聆聽萬物的歌唱:<詩經·國風>講讀》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,著名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就此書向讀者進行推薦。該書出版工作受到南開大學中外文明交叉科學中心資助。
《聆聽萬物的歌唱:<詩經·國風>講讀》別開生面,以文化人類學、民俗學、神話學的理論與方法多角度切入上古詩人的生活世界,在人跟自然的深密聯(lián)系中,沉浸式地領會和闡發(fā)那個天人合一的早春時節(jié)的詩意的天然和純粹,領略民族精神的文采風流。
本書力求擺脫漢以來經學注疏的師法和門派局限,解開糾纏在《詩經》文本上的道德主義枷鎖,返本求源,訴諸情性,依據(jù)《詩經》時代人們表達思想和情感的獨特方式,真正以詩的語言和形式來闡釋《詩經》。作者將十五國風的160篇詩分為“戲謔”“企慕”“贊美”“歡會”等等17個類別,每首詩之下會另配“相關鏈接”,以同類卻不同時期的詩詞作品相互映發(fā),方便讀者更深切地理解詩的情感主題和歷史影響;此外,書中配以大量有關草木蟲魚的插圖,使無暇關注自然的現(xiàn)代讀者在親近自然的同時,更能真切地感受《詩經》“鳴于萬物”的魅力所在。
作者強調,《詩經》不僅是一個可供閱讀的客觀文本,它提供給我們的還有那個對我們和萬物所曾共有世界的感受與體驗?!对娊洝纷鳛槿烁匀坏淖钤醯年P系方式的體現(xiàn),作為最具中華特色的人類心靈之感受與表達方式的體現(xiàn),它呈現(xiàn)的詩意可以為我們當下的生存提供一種生動、切身的鏡鑒,使我們在為那個早已失落的世界感到悵惘之時,對自己的當下和未來有所思,有所感。閱讀《詩經》的過程,其實是一個通過拯救這個時代的最后詩意而自我拯救的過程。
編者認為,《聆聽萬物的歌唱:<詩經·國風>講讀》將學術性與鑒賞性完美結合,使讀者能在愉快閱讀中入境討源,隨作者回到我們民族早春時節(jié)那個天人一體的世界深處,回到遠古先民生活的具體場景,去聆聽那來自大地的萬物的歌唱,去感受那個剛剛步入文明時代的偉大民族的日常歡樂和哀愁。
高考后要不要對答案?
高考后最好不要對答案。很多高考生在考完試后急切想要知道答案和...(854 )人閱讀時間:2025-06-122025年高考時間表:2025年高考時間是幾月幾號
2025年的高考已經如約而至,這場牽動著無數(shù)考生及其家庭的重...(872 )人閱讀時間:2025-06-082025年中考是哪三天(2025中考是6月幾號)
2025年中考即將到來,全國各地的初中畢業(yè)生和家長都在關心一...(1682 )人閱讀時間:2025-06-062025年高考是哪幾天(2025年高考全國統(tǒng)考時間)
202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(tǒng)一考試(高考)時間已基本確定...(769 )人閱讀時間:2025-06-06